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机械制造行业划定了 “营收年均增速 3.5%、2026 年突破 10 万亿元” 的清晰目标。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机械制造的稳增长绝非单一环节的扩张,而是产业链从 “基础零部件 - 核心装备 - 终端应用” 的全链条协同。其中,工业母机作为 “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决定机械制造精度、效率与安全的核心环节,其技术突破与产能升级,直接关系到机械行业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一、机械制造稳增长:锚定 “需求牵引” 与 “供给升级” 双轮驱动从机械制造行业全局看,《方案》提出的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本质是解决 “市场要什么” 与 “企业造什么” 的精准匹配。当前,机械制造需求端正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传统领域如汽车、工程机械的 “设备更新潮” 持续释放,老旧机床、低效加工设备的替换需求迫切;另一方面,新能源、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对高精度、定制化机械装备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些都需要工业母机提供 “源头支撑”—— 没有先进的五轴联动机床,就难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的微米级加工;缺乏大型智能龙门机床,就无法完成低空飞行器结构件的一体化制造。
展开剩余75%在 “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上,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痛点集中在 “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以工业母机为例,过去我国高端五轴机床进口依赖度超 70%,核心部件如数控系统、精密丝杠长期被国外垄断,导致下游机械制造企业 “卡脖子” 风险加剧。近年来,随着政策扶持与企业研发投入加大,这一局面逐步改善。山东大汉智能科技等企业聚焦工业母机核心技术突破,研发的 “大汉智脑” 数控系统打破进口垄断,HTMC 系列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 0.002mm,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机械制造场景,2025 年相关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 45%,有效填补了中端高端工业母机的供给缺口。
二、工业母机:机械制造稳增长的 “核心引擎”《方案》多次强调 “加强工业母机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工业母机 +’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凸显出工业母机在机械制造产业链中的 “基石地位”。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其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 某汽车零部件厂商使用山东大汉五轴机床后,电机轴加工合格率从 85% 提升至 99.6%,生产效率提高 40%,成功打入国际车企供应链;某航空航天配套企业借助其大型龙门机床,实现飞机大梁一次加工成型,摒弃了传统多工序拼接工艺,制造成本降低 30%。
工业母机的稳增长,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上游方面,山东大汉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推动精密主轴、导轨等基础零部件国产化,2024 年带动周边 5 家零部件企业营收增长超 20%;下游方面,企业推出的 “旧机床升级改造服务”,帮助 100 余家中小机械制造企业以低成本实现智能化转型,单台设备改造成本仅为新设备的 1/3,加工精度提升 25%,既激活了存量需求,又降低了行业转型门槛,形成 “工业母机升级 - 机械制造提质 - 产业链协同增长” 的良性循环。
三、以工业母机突破助力机械制造稳增长作为工业母机领域的本土代表企业,山东大汉的发展路径与《方案》要求高度契合,从技术、市场、生态三个维度为机械制造稳增长提供支撑。
在技术攻关层面,响应《方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要求,企业将营收 15% 投入研发,联合高校共建 “高端机床技术实验室”,攻克热变形补偿、AI 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 “大汉智脑 V6.0” 系统,可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 98.2%,加工参数自动优化,帮助机械制造企业减少试切次数、降低刀具损耗,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商应用后,年度生产成本节省超千万元。
在市场拓展层面,紧扣《方案》“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外贸基本盘” 部署,一方面深耕国内市场,针对机械制造细分领域推出定制化方案 —— 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发电池壳体专用加工机床,为农机制造企业提供大型结构件加工设备,2025 年国内订单同比增长 50%;另一方面发力国际市场,通过优化产品工艺与售后服务,产品远销德国、印度等 15 个国家,2024 年出口额突破 2.3 亿元,其中为德国某机械企业定制的双主轴机床,因效率优势显著,成功替代当地传统设备。
在生态赋能层面,落实《方案》“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要求,山东大汉主动承担 “链主” 责任,搭建 “工业母机 +” 协同平台,开放工艺数据库与技术培训资源,已为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培养技术骨干 300 余人;同时提供设备租赁、以旧换新等灵活服务,帮助资金紧张的企业降低转型成本,2024 年以来已带动 15 家合作企业营收增速超 25%,其中 3 家入选省级 “专精特新” 企业。
四、展望:以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夯实机械制造根基《方案》的落地实施,为工业母机与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机械制造行业全局看,只有持续突破工业母机核心技术,才能筑牢产业链安全屏障,为稳增长提供 “硬核支撑”。相信随着更多像山东大汉这样的企业投身技术攻关与生态共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将逐步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提升” 的转型,真正迈向制造强国行列
发布于:山东省股票配资专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