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去哪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凸显出中国文旅版图的变化与新趋势。
自2023年以来,中国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的复苏。2023年暑期全国旅游人次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2024年暑期更是在此基础上大幅增长。展望2025年暑期,业内普遍预计国内旅游人次有望创历史新高,各地文旅市场将全面进入旺季模式。
近年来,新一代年轻游客的旅行观念正发生显著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景区的“打卡”,而更青睐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看起来就很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新鲜体验。像“松弛感”“氛围感”“出片率”等情绪价值正成为驱动暑期出游决策的新因素。
因此,本次报告中不仅关注城市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热度与影响力,同时也关注不同城市在自媒体平台上呈现出的情绪类型。整体上,报告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100座样本城市进行分析研究,预测了长红城市、网红潜力城市两类城市在暑期的热度可能,勾勒出六类情绪型城市画像及五类人群的推荐路径,呈现出一份“既看得懂,又能用”的城市旅游消费指南。
今年的报告呈现出三大鲜明趋势:一是“小而美”时代,“小城出圈”的势头持续强劲,徐州、威海、太原、德州等二三线城市通过本地IP、夜市烟火或文旅创意,快速积聚暑期热度;二是“夜经济”成为年轻人旅行的“情绪续命场”,从成都的深夜酒馆到德州的运河夜唱,城市夜间活力正取代白天打卡成为决策关键;三是游客“内容驱动型”行为进一步深化,平台种草、视觉氛围感与“松弛”“治愈”等情绪体验,越来越多地主导旅行选择。
展开剩余90%本次报告不仅列出长红城市、网红潜力城市的暑期热度排名,更引入“情绪地图”概念,将城市划分为“清凉治愈型”“氛围夜生活型”“松弛出片型”等六大类别,帮助游客按需匹配目的地。同时,报告也针对亲子家庭、银发旅人、拍照打卡族等五大人群定制推荐,反映了当代旅游从“目的地驱动”向“人群+场景匹配”的结构性升级。
以下为报告全文。
编辑/肖隆平
校对/李立军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专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