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架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Block3战斗机降落在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 机翼下挂载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在阴沉的云层下泛着冷光。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超视距导弹首次登陆欧洲核心地带,而它的出现,让现场欧洲军工代表们集体沉默。
一位法国达索工程师私下承认:“我们以为‘流星’导弹还能领先五年,但160公里的实战射程数据撕碎了所有PPT方案。 ”此刻的巴黎布尔歇机场,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航工业展台上,灰黑色的歼-35A战机模型与法国“阵风”仅隔20米。
这款全球唯一非西方五代机,带着氮化镓雷达和0.01平方米隐身截面参数,闯入了达索航空的主场。 洛马公司代表反复测量着模型细节,而欧洲记者们的镜头焦点,已经从“阵风”的三角翼彻底转向了中国展台。
霹雳-15E如何撕碎欧洲“导弹神话”
当欧洲“流星”导弹还在依靠老式冲压发动机时,霹雳-15E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动力分段控制。 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方飞行员在160公里外锁定印度“阵风”,导弹在末端连续6次变轨机动(过载65G),让法制SPECTRA电子战系统完全失效。而同样距离下,“流星”需要至少100公里加速才能达到有效速度,实战中射程缩水30%。
为适配F-35内置弹舱,霹雳-15E将弹翼折叠后宽度仅400毫米;而“流星”635毫米的舵面宽度,导致它至今无法集成进五代机弹舱。 当英国“台风”战机仍将“流星”外挂展示时,歼-35模型的内置弹舱已清晰标注着“4×霹雳-15E”的配置方案。
成本与产能的双重绞杀
霹雳-15E的出厂单价锁定在150万美元,不足欧洲“流星”导弹的三分之一。 成都导弹制造车间里,32条自动化生产线全天运转,年产量突破2000枚——相当于英法德意西五国空空导弹年产量的总和。 与此同时,德国巴伐利亚的“流星”总装厂正面临停工:中国断供的高压涡轮叶片卡住喉咙,车间里老师傅平均年龄55岁,年轻人宁愿去宝马工厂拧螺丝。
欧洲军工的体系化崩溃
巴黎航展的观众用手机对比着两组数据:歼-35A的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达到400公里,是“阵风”深化镓雷达的2.7倍;0.01平方米的雷达反射截面,让“阵风”0.5平方米的数据显得像上个世纪产物。刺痛欧洲的是价格——埃及拿到的歼-35报价仅8000万美元,而印度为“阵风”支付了2.4亿单价。
六代机? 德法西的FCAS项目因发动机技术路线吵了三年,英意日的GCAP连全尺寸模型都没造出。 而沈阳飞机公司的停机坪上,7架量产型歼-35正在同步试飞。 欧洲防务分析师在报告里写道:“当我们还在争论六代机要不要用变循环发动机时,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氮化镓雷达上舰的问题。 ”
远程打击的皇帝新衣
英国国防部2025年高调宣布与德国联合研发“2000公里智能导弹”,却被内部文件揭露真相:核心动力竟沿用90年代“流星”的冲压发动机技术。 法国《世界报》调侃:“这枚导弹的PPT比导弹本身飞得更远。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枭龙Block3挂载的CM-400AKG导弹已在演习中实现1900公里精准打击——由中国航天科工三年前交付。
歼-35登陆欧洲:地缘裂痕下的技术入侵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闭门会议上警告:“F-35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但现实是残酷的:波兰为32架F-35支付了62亿美元,还需另付3亿升级基地设施;而塞尔维亚算过账:买12架歼-35的总价,还不够买5架F-35。 更讽刺的是,法国一边喊着“欧洲防务自主”,一边把“阵风”生产线搬到了印度。
东欧国家开始悄悄行动。 塞尔维亚国防部长在参观中国FK-3防空系统时,“意外”获赠歼-35宣传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质疑:“为什么欧洲要为华盛顿的亚太战略买单? ”
中东油霸的示范效应
沙特王室在珠海航展摸过歼-35真机后,90亿美元的“阵风”采购预算被冻结。 阿联酋直接:放弃F-35转购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时,顺手带走12架翼龙-3无人机。 埃及的中国战机生产线已组装出第16架歼-10CE,北非军官们坐在开罗的贵宾室里,反复观看这些战机在红海演习中逼退法国航母舰载机的视频。
股票配资专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